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3:38 点击次数:122
有人会说:这不是常识吗?最早的甲骨文是在殷墟发现的,已经是商代中晚期了,距今三千多年。
抱雪斋就笑了,挥起了手里的大板砖。
呔!数盲们,吃老子一板砖!
甲骨文,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有虞氏在最少一万年以前创造的,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,遥遥领先所谓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几千年!殷墟的商人只不过是甲骨文的使用者,但却绝对不可能是甲骨文的发明者。
不信?
看下面这些字的写法,你一定会有答案。再来看看这个字,“酉”的甲骨文:
图片
“酉”是十二地支之一,天干和地支是甲骨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字,是历法中用来纪日的文字。我们可以断定:天干和地支必然是甲骨文中最早创造出来的一批文字。“酉”字就是其中之一。
图片
干支文字是甲骨文最常见的文字
《说文》曰:
酉,就也。八月黍成,可为酎酒。
明确指出“酉”是一种酿酒的器具,而且用黍来酿酒的这个传统,必然源自中国——中华文明是地球上最早种黍和酿酒的文明,距今最少一万年。
“酉”的字形,活脱脱就是一个尖底瓶的模样。
图片
“酉”是尖底瓶
图片
图片
图片
考古发现这些尖底瓶确实就是用来酿酒并储存的酒器,它最早出现在中国的上山文化中,距今最少一万年。
图片
尖底瓶在随后的几千年间长盛不衰,尤其流行于7000年—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。
所以,我们可以断定,甲骨文“酉”字的创造者必然是尖底瓶和酿酒技术的发明者,仰韶文化流行尖底瓶的人群必然是这些文字的使用者。
仰韶文化除了流行尖底瓶,还盛行瓮棺葬。绝大多数儿童死后都是以陶器为葬具,有些装过酒的尖底瓶也被当做了瓮棺的材料。
这与《礼记》中记载的“有虞氏瓦棺”、“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”完全吻合,因此仰韶文化人群毫无疑问就是有虞氏。
仰韶文化在大约5500年前受到大汶口文化影响,尖底瓶的数量忽然大为减少,最终在中原销声匿迹。几乎与此同时,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兴起,随后这两个地方相继出现了尖底瓶和文字。
这意味着什么,你懂的[大金牙]……
扯远了,接着来说酒瓶子。
接下来看看这个字,甲骨文里的“奠”字。
图片
甲骨文“奠”
这个字一看就是把一个尖底瓶摆在了底座上。
《说文》曰:
奠,置祭也。从酋。酋,酒也。下其丌也。
可见这个尖底瓶是装酒的酒器。由于是尖底,所以需要放置在底座上固定。
像下图这个样子。
图片
或者像下图这个样子。
图片
或者像这个样子。
图片
又或者像这个样子,安装在陶制的底座上。
图片
下图是古埃及一座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墓葬中画的尖底瓶,可见尖底瓶从中原消失之后,在西方得到了新的发展。
图片
这幅壁画出自Rekhmire墓中,壁画的注解表明这些尖底瓶里装的是葡萄酒,要献给当时埃及的至高神阿蒙“Amun”。
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九千年前尖底瓶中已经发现葡萄酒,可知这些酒当然也是献给神灵的。
《礼记》中对尖底瓶的祭祀对象也有明确记载:
泰,有虞氏之尊也。
泰,就是泰一天帝,又称为太一、帝。泰是有虞氏也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神,汉武帝的时候还特地在云阳甘泉宫建立泰峙,专门祭祀太一(泰一)。
这种被称为“泰”的“有虞氏之尊”,造型也就是下图这个样子的酒器:
图片
有虞氏泰尊
尖底瓶是“有虞氏之尊”,可见是用来装酒的酒瓶子。
尊,酒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甲骨文中的“尊”字如下图所示,正是两手捧着一个尖底瓶向泰一天帝进献的样子。
图片
甲骨文“尊”
尖底瓶里的酒是为了祭泰一天帝的,所以古人一起共饮尖底瓶里的酒,表示共同接受泰一天帝的赐福和保佑。
《说文》曰:福,祐也。
《祭統》曰:贤者之祭也,必受其福。
西周时期金文中的一部分“福”字仍然保留着尖底瓶酒器的形状(虽然这个时候尖底瓶的传统早已式微),如下图所示。
图片
再来看看这个字,饮酒的“饮”,正画的是一个人从尖底瓶里用吸管咂酒,享受泰一天帝的赐福。
图片
甲骨文“饮”
有虞氏饮酒的方法就是用吸管从尖底瓶里集体咂酒,这样的方法传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,直到今天仍然流传。
图片
非洲人咂酒
图片
越南人咂酒
图片
彝族人咂酒
考古已经发现,仰韶文化时期确实存在这样集体咂酒的传统,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面积巨大的房子,里面通常都会有尖底瓶酒器,可见这些大房子正是有虞氏人群集体咂酒的地方。
图片
半坡遗址的大房子
图片
有虞氏集体咂酒的大房子
图片
大房子平面图
喝完了酒,应该还要载歌载舞,围着大房子中间的火塘跳一圈锅庄舞,正如下面这些有虞氏彩陶上画着的那样子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北京周边自驾最美路线
下一篇:11.天生天杀,道之理也。